天文、星象考源(三)《中国天文考古学》冯时
天文、星象考源《中国天文考古学》
冷静了三天才又看回这部分内容,人有长有短才是合理,真的难,连地上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自己居然还想把天上的星辰位置搞清楚。跳出文字的舒适圈虽很累,却也还是好玩的,起码,学了天文这部分内容,再去读《史记天官书/历书》这些内容,能多少搞清楚太史公在写什么。
产生是因为有需求,“不实用”的东西在物质匮乏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往往是没有存在的空间的。天文历法对农业授时的影响之前也写了就不再赘述,而观象授时也就是观天象、观星的运动轨迹,再从这些观测到的现象里找到其规律,在其中进而找到可以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的地方。
所以如此朴素无华的四象、二十八星宿体系如何演化成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一方面,我们先人富有想象力、浪漫细胞绝不亚于今人。
我们先人如何认识星,①通过认识亮度最强的恒星→再认识其他星;②通过成组的恒星视为一个图形→进而再熟悉其中的每颗星。①+②是恒星观测史的并行发展→从而有了“恒星授时”。
②里面的图形是指自然形成的图形,也就被称为“星象”。树立星象概念比单纯认识星更方便,因为不必机械记住每个星。国人熟知的四象二十八宿也就是星象图。
二十八宿
的概念
宿为留宿旅居之意/为日月五星准备的临时住宿
二十八表示
自西向东选择的28个标准点
记录
恒星月(月亮在恒星间回到同一位置时间为27.33天)→也就是月亮每晚在不同天区中的位置
本质
使天文观测精确化所建立的周天坐标系统
目的
通过月球在天空中位置从而推定太阳位置
此目的形成
以太阳月亮相对位置为基础,从而建立完整周天星座体系,而以此体系作为计算的基点,而后形成复杂的天文概念如合朔
二十八宿体系起源/形成时间
未确定,多种猜测1西周初期;2公元前1400年;3公元前3500年(作者认为5500年前是该体系创立时间,建立时间下限为公元前3000年)
地位
所有恒星观测以此为基础;星图浑象以此为骨干;制定历法离不开二十八宿
与北斗(中宫)相互联系
沿赤道组成四个象限宫(东西南北宫)
形成中国独特天官体系(五官体系可详见《史记天官书》)
从而构成中国传统天文学系统
四宫与四象
四象是每宫七星中主授时星的拟象,后而扩展成表示其宫,即东宫青龙龙西宫白虎北宫玄武南宫朱雀
西水坡星图告诉我们,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
立表测影
决定时间,认识回归年
观象授时
创造了一套有效的观测方法,建立以北斗为中心的天文学体系
认识二分二至
甚至有可能产生早期历法
宇宙观
已经具备盖天说理论雏形
西水坡遗址的时间为距今六千年前。
六千年的先人甚至比高科技时代的我们懂的更多,而我们有多久没仰望过星空,接触过自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